织牢网络安全“防护网”,从我做起
~~~~~~~~~~~~~~~~~~~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安全。2020年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让我们一起聚焦网络安全话题,聊聊这些大家关心的事。
依法治网 全面构建网络安全制度体系
治网之道,法治为本,能力为先。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净化网络空间,必须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充分发挥法律法规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为网络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依法治网,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的网络安全治理格局。
——出台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战略规划,制定发布网络安全国家标准289项,网络安全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组织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对存在严重问题的App采取约谈、公开曝光、下架等处罚措施,切实维护广大网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及保护工作部门,建立健全安全保护责任制,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和重要数据安全管理,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不断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国家网信办先后发布《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为依法治网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共筑风清气正的网络家园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国家网络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密切。自2014年开始,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连续5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围绕金融、电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网络安全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举办网络安全体验展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了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让网络安全知识和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织密保护人民群众网络安全的“防护网”,已成时代之需、现实呼唤。每个网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从自身做起,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
从我做起
织牢网络安全“防护网”
近年来,网络犯罪呈高发态势,多种形式的电信网络诈骗,都是利用普通百姓亲近网络的心理,花样翻新,且能屡屡得手,致使很多家庭和个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国家在不断加大打击各类网络信息犯罪活动力度的同时,也提醒着广大网民,一定要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范,做到“五不”“两核实”:
>>不轻信
免费了、中奖了、秒杀了、抢红包了、日赚500了……所有利益诱导性信息都不要轻易理睬;
我是领导、我是房东、我是公安、我是老同学、猜猜我是谁……所有装熟人的都不要轻易相信。
>>不回拨
客服咨询、详情请拨、专属通道……陌生信息中提供的联系方式,都不要轻易致电联系。
>>不点击
免费领取、视频相册、工作资料、低价抢购、升级下载、积分兑换……只要是陌生网址,都不要点击。
>>不透露
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电子邮箱、亲属联系方式、银行卡账号密码、上网登录密码等一切个人及亲友隐私信息统统不可泄露。
>>不转账
房补、车补、中奖、退税、银行卡积分兑换现金等不要贪,身份不核实清楚不转账。
核实转账请求
他人要求借钱、打款、线上支付、充值等,所有现金往来一定要当面或电话联系本人确认。
核实可疑信息
陌生可疑的短信、电话、QQ、微信、邮件等,只要拿不准,都通过线下营业厅、官方网站等官方渠道核实。
~~~~~~~~~~~~~~~~~~~
一起来看看这些案例吧
↓↓↓
献爱心捐款要谨慎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微信、QQ、社交网站等多种方式,冒用红十字会、慈善会等民政慈善组织的名义,向群众发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献爱心”的虚假捐款链接,利用我们的爱心骗取大家填入个人隐私信息,再进行盗取!
温馨提醒: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爱心不该也绝不能成为骗子手中牟利的工具!大家捐款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务必认准官方账户,并且明确备注目的及用途,切勿往个人账户转款,以防被盗取账户信息和个人财产!
假借网络授课软件诈骗
疫情期间,部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不法分子冒充学校发送“违纪警告”诈骗短信,声称通过网络教学软件后台发现学生违规使用手机,要求立即回复。不法分子利用学生迫切消除违纪的心理,诱导其点击钓鱼链接,在非法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以此盗取受害人信息甚至个人财产。
温馨提醒:
小伙伴们要提高防骗意识,注意保管自己的手机,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如涉及金钱交易,更需留个心眼,切勿随意转账给陌生人。
虚假贷款诈骗
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在复工之初资金周转不足,不法分子趁机发布“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等虚假贷款信息,吸引受害人进行贷款。一旦有人上钩,再以收缴“保险费”“保证金”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温馨提醒:
办理贷款、银行卡升级等业务请选择官方应用程序;如涉及转账,一定要先核实人员身份、联系方式、账户信息等,再做下一步处理。
砍价类链接不要点
“找朋友帮忙砍价,若砍到0元即可免费获得一部价值7000元的最新手机。”……“帮忙砍价”是网络营销的一种方式,有些账号举办类似活动是为了产品宣传,有的则是不法分子骗取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的作案手段。
温馨提醒:
天上掉“馅饼”,往往是陷阱,小伙伴们千万不要为了莫须有的奖品而将自己的个人隐私泄露了,如果有心的话,还是实实在在给朋友一个真实的惊喜吧!
~~~~~~~~~~~~~~~~~~~
为了保护你的个人隐私
这五类个人信息,千万别乱晒!
01
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
机票和火车票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含有乘客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等,有被人利用高科技窃取个人信息的可能。
02
护照、家门钥匙、车牌
含有私人信息的照片会透露你特定时间所处的特定位置,也会透露你的生活圈范围。
03
位置
如果发布带有位置信息的图片,将会暴露真实的个人信息,使坏人的作案成功率大幅上升。
04
孩子照片及姓名
爱晒孩子照片的父母们,不妨限制一个分享的范围,以分组的形式分享给亲人看。
05
家中老人照片
常晒家人的照片,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若不法分子搜集相关信息后并炮制谎言,以此对老人实施诈骗,就可能成功取得老人的信任。
~~~~~~~~~~~~~~~~~~~
小伙伴们请提高警惕
绝不能让骗子有机可乘
广大网民是网络社会的主体,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力军。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生态,离不开每个网民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享受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更要树立起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坚决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性信息。
筑牢个人网络安全屏障,从自身防护做起。
~~~~~~~~~~~~~~~~~~~
来源丨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来源丨中国网信网综合自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网、中国经济网、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