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人信息泄露被骗金额约百万 唯品会:已与警方联系调查

近日,多人告诉隐私护卫队,她们在电商平台唯品会的购物信息被泄露。有人自称唯品会客服,通过一系列骗术,实施电话诈骗。据了解,反映接到此类诈骗电话的消费者已近百人,遍布全国20余个城市,被骗金额几千到十几万元不等。

而致使她们相信对方的关键点在于,“假客服”能够准确地说出她们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购买商品名称、购买时间、商品金额、订单号等等。唯品会就此事回应称,已与警方联系调查,并强调绝不会主动泄露用户信息。

隐私护卫队梳理发现,“冒充电商客服进行电信诈骗”并非个案。除唯品会外,多个电商平台都发生过类似事件。对此,专家表示,消费者面临“难以举证”的问题。同时,平台方有义务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并及时告知其他消费者,来防止更多人受骗。


文|孙朝 蒋琳
编辑|石莹
 

唯品会被指信息泄露 上百人被骗

10月19日,隐私护卫队加入了唯品会用户的维权群。100余名群成员中的大多数都是此次诈骗事件的受害者,受骗金额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群主翁同学表示,此群的受害者被骗总额应该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元。

多名受害者表示,自己曾在唯品会上购物,其后接到自称“唯品会客服”的电话。对方声称,商品有质量问题要进行多倍赔付,后诱导受害者一步步陷入骗局。

多名受害者坦言,之所以轻信了骗子,是因为对方能够准确地说出她们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住址、购买日期、收货日期甚至是订单编号。

“当时我一听,信息这么准确啊,我就觉得,他应该就是唯品会客服”,受害者李女士称,大约在两个月前曾在唯品会上给孩子买过纸尿裤。对方客服称质量有问题,要赔付。她的孩子恰好最近屁股上长了几个小疙瘩,便自然而然地相信了。

接下来的一切让李女士来不及反应,她如今回想起来后悔不已。首先,“客服”让她加了一个负责理赔事宜的QQ号。紧接着让她发送银行卡号、验证码、开通各种贷款平台。李女士与对方进行QQ语音通话,对方谎称因商品理赔需要,让她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

约三个小时后,家人听到了她与“客服”的语音通话前去阻止,李女士才惊觉受骗。到警局报案时,她才发现自己损失了近八万元。

多名受害者告诉隐私护卫队,“对方好像会洗脑一样”,不自觉地就被牵着走了。而且语速特别快,根本没有反应时间。

骗子与受害者的QQ聊天记录截图。

这些受害者并非没有怀疑过对方的身份。李女士认为,自己从没告诉过对方银行卡密码,只是被催着不断发送验证码,她本以为钱不会被转走。另一名受害者孟女士则表示,对方通过让她借贷的方式转出去了第一笔钱。接着,对方声称如果不继续按照指示转账,第一笔钱就无法收回。

受害人通常在转了第一笔钱后就慌了。多名受害者表示,对方数次以“操作失误”来误导自己,让她们以为不按照对方说的做,便拿不回第一笔钱。接着,一步一步,掉入了圈套中。

受害者被诈骗的转账记录。

 

唯品会:不会主动泄露,已与警方联系调查

向唯品会反映受骗情况后,维权群中的一些受害者拿到了唯品会的垫付款。群主翁同学便是其中之一。据翁同学提供的信息截图显示,“现唯品会从客户体验角度,预先向本人垫付*元,如警方后续追款成功,本人将向唯品会退还警方追款成功的金额。”

隐私护卫队了解到,申请唯品会垫付款需要提供的材料包括:报警回执、资金损失的交易凭证、本人手持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以及承诺书、指纹等。翁同学称,提交材料后她担心个人信息再次被泄露,但因为想先拿到垫付款,没办法只好照做。

唯品会的垫付流程。

王女士在10月16日也收到了垫付款。而就在收到垫付的3天后,10月19日,王女士再次接到了冒充唯品会客服的诈骗电话。“同一套说辞,不同的订单。第一次是精华,第二次是精油。”这使她怀疑信息再次被泄露。

不过,也有一些人未收到或无法申请垫付款。李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她曾先后在黑猫投诉、聚投诉等平台上反映此事。10月12日,唯品会回应称,“唯品会一向非常重视信息安全,有严格的加密监控措施,绝不会泄露您的订单信息和个人信息。”

据李女士提供的与唯品会客服的通话录音显示,一名男性工作人员称,唯品会也是受害一方,针对李女士的情况,无法垫付为最终处理方案。警方调查完毕,追回款项才能退还。面对“为何不能垫付”的质疑,客服回应称,没有登记到具体原因。

10月21日,唯品会客服告诉隐私护卫队,目前唯品会已经与警方进行联系调查。

“我们作为电商平台,一定会重视会员的个人信息,肯定不会主动泄露,但不排除有些不法分子用非法手段获取会员信息。我们现在主要查的就是信息泄露的问题。骗子用的都是假信息,比较难核查,但我们一直都在查。”

对于垫付款问题,他表示,目前还不了解详情,进行登记后,会有专员帮个人处理。

此外,上述工作人员提醒,如果有质量问题,唯品会只会用官方客服电话(400 6789 888)与客户联系,不会用私人手机联系。遇到类似诈骗事件,受害者应第一时间与平台官方联系。

 

多购物平台曾有用户反映“个人信息泄露后遭诈骗”

隐私护卫队梳理发现,“冒充电商平台客服进行电信诈骗”并非个案。早在2015年便有媒体曝出“唯品会”客户信息被利用实施电话诈骗。不只是唯品会,多个电商平台皆发生过类似事件。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5年8月25日,多人向记者反映,电商网站唯品会泄露了他们的账户信息,有人自称“唯品会客服人员”,利用这些信息实施电话诈骗,受害者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

2018年,南都曾就小红书被曝出因用户信息泄露导致诈骗事件做过报道。当时的受害者多为大学生,涉案金额达27万元。为此,小红书冻结了涉案店铺,警方也介入了调查。

上海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曾发布数据称,截至2018年11月份,在种类繁多的电信网络诈骗方式中,发案数、案值综合排名前六名的分别是“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兼职及刷信誉”、“网络购物”、“假冒熟人及领导”、“贷款及理财”。其中“冒充客服”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发案占比超过20%。

上海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曾在受访时表示,“冒充客服”类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法为,冒充快递公司客服、保险公司理赔客服;冒充电商平台客服,商家客服;冒充金融监管机构、银行、网络借贷公司、订餐平台、车辆保险公司客服。

上述负责人提醒公众,快递、物流、电商交易平台、银行等部门发现问题,均不会要求被害人离开平台通过具有转款功能的社交软件进行退、赔款。遇到链接不随意点击、遇到二维码不随意扫描、遇到电话不轻信。

 

专家称平台有安全保障的义务

针对消费者信息泄露后遭遇电信诈骗等类似事件,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建媛告诉隐私护卫队,目前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的较大问题可能是“难以举证”。尽管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可能适当降低自然人原告的证明标准,但在现有的归责原则下原告仍面临较大挑战。

她解释道,从电商平台、第三方服务商,再到商户、快递公司——整个链条上,各方都有可能接触到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而作为消费者的个人难以像公安机关一样进行调查,所以进行举证存在多重困难,无法确定哪一方才是泄露信息的源头。

另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除不可抗因素外,平台有义务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杨建媛告诉隐私护卫队,由于追责可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消费者而言,最主要的往往就是经济损失,电商平台的“垫付款”形式也是一种比较负责任的做法。

此外,她建议,唯品会方面也要开始内部调查找出泄露原因,并通过给用户发邮件、公告提醒用户注意防骗,培训客服协助用户处理相关事宜,以减轻泄露事件的危害并防止未来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来源:隐私护卫队

发布者:吴芳   点击数:4091   发布时间:2020-10-22 10:40:37   更新时间:2020-10-22 11:32:20